3)第307章 父不识子_靖难攻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防大学游走。

  国防大学的建筑都是后世的现代建筑,以熟铁、混凝土浇筑而成,三所学院各有教学楼十栋,每栋占地二亩,高四层,有教室四十八间。

  乘上大辂,而来仰望那一栋栋教学楼,朱棣不免抓了抓胡子:“这水泥是好东西,只可惜产量不高,不然可以让全天下的城池都用上。”

  见朱棣这么说,朱高煦也汇报道:“孙铖在辽东置办水泥场七十二处,儿臣也让亦失哈在各省置办水泥场各一处,南北直隶各十处。”

  “如今这一百零三处水泥场早已开始运营,年产八万六千余吨。”

  “吨?”朱棣对这新出的词有些好奇,朱高煦也解释道:“一吨为一千斤。”

  “嗯,这么多水泥,你准备用往何处?”朱棣询问朱高煦,朱高煦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:

  “官道的修建,以及城池的城建和下水道,还有水渠、河道、堤坝都需要它。”

  “儿臣算过了,官道修三丈宽,厚三寸的话,每年留出一半的水泥,可以修建三百里左右的官道。”

  “三百里官道虽然看上去不多,但日后各地水泥工场还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,只需要百年的时间,就能修建起串联各府县的混凝土官道。”

  朱高煦诉说着自己的畅想,可朱棣却皱眉:“朝廷需要官道,这混凝土官道走起来也舒服,不过朝廷只需要几条主要的混凝土官道就足够。”

  “自吉林到金州,自沈阳抵达全宁,自全宁抵达北京,北京至扬州……”

  朱棣似乎是觊觎水泥很久了,表面上不询问,可私底下已经在脑中构筑了一条庞大的交通网。

  他的想法就是能让军队以最快速度开拔进入各省,对于混凝土道路的用处,与秦驰道的观念差不多。

  “主要干道先修建是必须的,但日后朝廷若是富裕了,再做到串联各府、各县才能更好统治地方。”

  “更何况,官道也能给商贾和百姓使用,可以促进各地商品往来,这是好事。”

  朱高煦信誓旦旦的说着,尽管他用来修路的混凝土强度连后世的c15都差着级别,可问题这个时代的大明朝也没有负重几十吨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。

  就大明最为常见的十六轮马车来说,这样六匹马才能拉动的长排马货车也不过五六千斤罢了,折算后世的吨位,连四吨都没有。

  以后世标准来看,这批混凝土官道连豆腐渣工程都不算,可放在大明,它就是勾连地方,能保障地方百年交通通畅的存在。

  “修建道路和你所说的城池道路、下水道,你准备动用徭役还是发放工钱?”

  “还有,这混凝土产出如此之高,你动用了多少工匠,每年花费多少?”

  朱棣记得朱高煦说过,徭役可以不用,但不能没有,故而询问他。

  “发放工钱,朝廷从海外获取了那么多铜钱,始终得花出去,让钱流转起来才行。”

  “至于水泥场的用工数量是二万六千余人,每人每日工价十文,现结现走。”

  “修建官道与城中道路、下水道的工价,也以每日十文来作价。”

  说到这里,朱高煦开始与朱棣详细说起了经济类的问题。

  徭役可以节省钱粮不假,但也耽误农时和百姓开荒时间。

  眼下朝廷每年从海外与西南赚取数百万贯金银铜钱,单铜钱就不下二百万贯。

  这二百万贯铜钱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超发货币,绝对不能在单一地区将这二百万贯用光,这样会导致地方通货膨胀,物价飞涨。

  这笔钱必须分散的投入地方,才能在保证物价稳定的同时,对大明的道路、城建、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s8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