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一十章 东海之上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当中,不理政务,朝中贵族皆以“风雅”自居,自然不愿理会刀兵之事。

  藤原忠平长于文章,政治上的建树则善乏可陈,军事上更虚弱无力,只下令沿海加强防御。

  倭国本就是一岛国,要设防的地区太多,肥前、萨摩、日向、土佐、阿波、纪伊等西海道、南海道皆受侵袭。

  谷/span地方趁机夸大受害程度,向倭朝要钱。

  到处都在喊狼来了。

  久而久之,倭国朝廷也就习以为常,向大唐派出使者询问情况,请求约束福建王氏。

  地方豪强倒是清醒,积极备战,招募武、士,训练民夫,数次击退王氏麾下的海贼。

  春暖之后,海面一改常态,变得平静下来。

  却是狂风骤雨前的平静。

  倭人朝堂喜不自胜,以为是大唐朝廷起了作用,正商量着重新委派遣唐使。

  李晔接到隐藏在王审知海贼中皇城司的密报,对倭人的战力做出了评估。

  特别提到武、士,虽身躯矮小,却跃马突前,骑射不俗,悍不畏死,颇有战力。

  不过也只是相对于王审知的海盗而言。

  与唐军武贲仍有不小差距。

  在战术层面尤为落后,大多是武、士策马冲锋在前,民夫持竹矛长弓紧随其后。

  若是一击不能破敌,往往就会自行崩溃。

  打仗也是需要技术的,战术思想不断更新,倭人两百多年没有大战,最多也就是争夺地盘的村战,自然跟不上时代。

  当然,倭人非常擅于学习。

  学习大唐的典制、兵制,平安京就是不由桓武倭王效仿隋唐长安和洛阳建造的吗?

  均田制、租庸调也被一并抄袭。

  就连刀剑也是模仿唐刀。

  除了擅于学习,倭人的适应能力相当之强。

  历史上,忽必烈第一次征倭,倭人措手不及,被杀得尸横遍野,但受制于山地地形,没有深入腹地,打不开局面,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飓风一锅端了。

  然而几年后的第二次伐倭,倭人已经适应了蒙古人的凌厉攻势,与元军打的有来有回,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,飓风又端了元军的船队,没有后勤,没有退路,元军军心一落千丈,被倭人剿灭。

  密报还对倭国朝廷军做出评价,大多是些懒散农夫,盔甲不全,兵器不修,斗志松垮,属于海盗们最喜欢捏的软柿子。

  也就是说,大唐面对的敌人只有地方松散的豪强势力。

  倭国朝廷能不能在雷霆一击中反应过来还是两说。

  武、士是他们抵抗的主力,但过于松散和单薄。

  这玩意在后世吹上了天,但在这时代,武勇属于大唐将士。

  大唐三百年,就是一部战争史。

  那一代没有血腥的厮杀?

  灵武牙将史敬奉两千五百骑兵破十六万吐蕃大军于盐州城下。

  郝玼百余骑常深入吐蕃境内,刳肉剔骨,吐蕃小儿不敢夜啼。

  到了唐末,更不用多说。

  名将雄兵比比皆是。

  武勇都是从战争杀掠中磨砺而出的。

  进入二月末,江南水暖,福建大军悉数出击。

  东海之上旌旗蔽日,帆樯如云,舳舻千里,王审知亲自领军,千帆乘风破浪而去。

  与此同时,莱州也是如此,顾全武的战舰枕戈待旦。

  刘知俊的两万天策右军悉数登船。

  大战的气息弥漫在东海之上。

  李晔在江宁府安心的等待着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s8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